|
早年間,垃圾在台灣其实不是宝物,垃圾处置也是一個使人头疼的社會问题。洪荣勋给记者播放了一段上世纪80年月的台灣影片,画面中,各地垃圾无处可去,如山般聚积在街道中心,既恶心又可骇。“台灣垃圾多到地底埋不下,有人想出把垃圾偷运到东南亚的做法,成果被本地當局發明,垃圾又被如数挖出来装进集装箱送回台灣,很是难看。”洪荣勋从當時起便介入台灣垃圾治理,限定塑料利用、削减一次性用品、垃圾不落地、随袋征收垃圾费、强迫分类、資本收受接管、厨余收受接管,政策结果逐步呈现。
2000年,台灣一年會發生787.5万吨垃圾,到2015年,已削减為323.6万吨。并且垃圾的資本收受接管率比例逐年提高,2015年全台灣的資本收受接管率到达55%,台北市和新北市的資本收受接管率别离高达67%和63.5%,远远高于美國的35%。
1998年起,台灣环保部分還设立資本收受接管基金,投入大量财力,鼓動勉励企業和市民收受接管烧毁物。“假止痛貼,如你家有一台旧電视,花200元(新台币,下同)拆解,花100元拉到收受接管站,早洩藥,成果只能賣250元,那人们就没有收受接管動力,由于赔本啊。但若當局再补助200元,即便你仍是不肯意,也必定有人做,由于收受接管酿成屏東當鋪,兒童生日禮物,可以赚錢的買賣了。”洪荣勋说。 |
|